【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200)】
{锦绣江淮千年古县:45县区(上1==16}==1、淮南市寿县、2、滁州市凤阳县;3、 亳州市谯城区(原亳县);4、黄山市屯溪区(原屯溪市);5巢湖市(原居巢区);6 、芜湖市湾沚区(原:芜湖县) ;7、宿州市宣州区 (原宿县);8池州市贵池区(原:贵池市);9、亳州市蒙城县;10、六安市裕安区;11、阜阳市太和县;12、宣城市旌德县;13、滁州市定远县;14、宣城市绩溪县;15马鞍山市含山县;16、亳州市涡阳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200)】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
锦绣江淮千年古县:45县区(上){1==16}:1、淮南市寿县
【寿县========楚国国都】
【寿县=====联合国认定为安徽千年古县4家之一】
寿县(现属淮南市)建县2600余年,楚国最后都城所在地,是安徽省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文明史。以下是其历史沿革的关键节点。 【先秦时期==夏商周:属扬州,为六、蓼国地,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后纳入楚国版图。战国: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今寿县),成为楚国最后都城。】
【秦汉至南北朝==秦:设九江郡,寿春为郡治。汉:淮南国都城,刘安在此著《淮南子》。三国至南北朝:属魏淮南郡,后历经东晋(改寿阳)、南朝战事。【唐宋至近代==宋:现存古城墙建于1206年,早于平遥古城。明清:称寿州,1912年改寿县。】【现代==:1952年划归安徽六安,2015年并入淮南市。】现存宋代古城墙体系完整,兼具军事防御与防洪功能,楚文化遗址与明清古建交相辉映。寿县别称寿州、寿春,历史上7次为都 [89],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
【“淝水之战”古战场】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七万的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发明:二十四季节气]
“二十四节气”西汉淮南王刘安:其团队在《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及天文含义,与现今完全一致。2021年冬至时刻的实测数据与 《天文训》记载误差仅1分钟,验证了其科学3。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寿县古城墙】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历经明清多次修缮,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城墙周长7147米,高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设有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四门,各门均建有瓮城,兼具军事防御与防洪功能
【编者按:请参阅【华徽网==每日一景(6)淮南寿县==春秋.楚国(八公山)】【华徽网==每日一景(117)淮南寿县==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华徽网==每日一景)淮南寿县==中国历史农业水利工程示范基地:寿县安丰塘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26 14:10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201)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 锦绣江淮千年古县:45县区(上){1==16}:
====2、滁州市 凤阳县(明朝初始建置):】
上溯秦汉,设有钟离县,但以山(凤凰山)名县,却始于明初。历史上凤阳县建置有两次重大变动。一次在元末,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奔回濠州,改濠州为临濠府。另一次,明洪武六年(1373年)在帝乡置中立府,用至今。又析临淮县太平、清洛、广德、永丰四乡置凤阳县,府县同治。七年(1374年)将府治迁往凤凰山之阳,明太祖朱元璋赐府名“凤阳”,沿凤阳古为淮夷之地。西周时为钟离子国,秦置钟离县,汉、西晋因之。东晋时改称燕县,北齐时复称钟离县,直至元朝没有变更。凤阳府明初直属中书省,永乐元年(1403年)属南京。清顺治二年(1645年),凤阳府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撤江南省分设江苏、安徽两省,凤阳府属安徽省。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取消府的建制,凤阳县直属安徽省。1949年,1月16日凤阳解放;2月,凤阳县人民政府成立。
【明朝唯一未完工的皇城遗址:明中都城】朱元璋在此启动中都城(即明中都)建设,其规模宏大,曾被评价为“规模宏敞,为天下之最”。但因劳民伤财及工匠诅咒事件,工程于1375年被迫终止;是后来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蓝本。明洪武二年(1369),太祖朱元璋下诏,以凤阳为中都。建立明中都皇故城,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西北部(明中都城禁垣中央稍偏南处),淮河南岸海拔20米的高地上,东起独山东麓,西接马鞍山西麓南至老人桥,西南伸出凤凰嘴山南坡,北抵京沪铁路,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千米;
【凤阳皇陵石刻】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主要由明中都皇故城和皇陵石刻组成。明洪武二年(1369),为明太祖朱元璋父母陵墓的神道石刻群,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西南7千米地明皇陵前神道两侧,神道总长253米,占在面积1750平方米。中都城内外有三道城。内为皇城,中为禁垣,外为中都城。皇陵石刻东西对列华表及石象生共32对。皇陵石刻是明代皇家陵园石刻,“为历代所有帝王陵之冠”。
[设立“凤阳府”]
明洪武六年(1373年)在凤阳设立中立府,次年迁府治至凤凰山之阳,正式定名“凤阳府”凤阳府,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改中立府为凤阳府,1913年废府留县,置凤阳县于凤阳府城,1914年置淮泗道。明代隶属于南直隶于凤阳府城,1938年凤阳县城由府城迁往蚌埠镇,1947年蚌埠镇脱离凤阳县,府城重新成为凤阳县城。
公开
华徽网-------
25-10-27 14:11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阅读
推广【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202)】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锦绣江淮千年古县:45县区(上){1==16}
======3、亳州市谯城区(原:亳县)
亳州(古称亳、谯城)是安徽省西北部的地级市,地处华北平原南端,为皖、豫两省交界,行政区域面积8374平方公;。其历史可追溯至商代,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3700多年建城史,曾为商汤都城、曹魏陪都及元末红巾军政权国都,素有“三朝古都”之称。先秦时期:夏属豫州,为帝喾国邑;周初为焦国封地;春秋属陈国,后楚灭陈筑谯城。秦汉至隋唐:秦置谯县,东汉时曹操祖居于此,曹魏时期,谯郡成为“五都”之一。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始称亳州,唐代为“十望州府”之一。宋元明清:金末黄河决口毁宋代古城,元代重建城墙,明清加固形成现存格局。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拥韩林儿在亳州建“宋”政权,短暂为国都。近现代:1912年改亳州为亳县。亳州全境解放的日期是1948年2月20日。
【魏武帝=====曹操】
曹操(155年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一说本姓夏侯,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丞相、权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魏王,曹魏政权奠基者。曹操是太尉曹嵩之子。 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 葬于高陵。
【华祖庵=== 神医华佗】
相传为曹操为赎罪修建,始建于唐宋年间,占地8600平方米,包含庙祠、故居和药圃,保留传统医学文化氛围。纪念神医华佗的高超“神医”。
【天静宫====道教鼻祖老子庙】
天静宫高超,俗称老子庙,又名中太清宫。是纪念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圣地。
华徽网-------
公开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28 14:28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7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203)】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锦绣江淮千年古县 45 县区(上){1=16}):
=4、 黄山市黄山区(原:县级屯溪市-黄山市)
黄山地区历史延革:
黄山区境,秦汉时期先后属会稽郡、鄣郡、广陵国。晋南北朝时期,属扬州新安郡。隋唐时期,属歙州和江南道。天宝四年(745年),设立太平县,属宣城郡;永泰二年(766年),撤销太平县,并入泾县。明清时期,属宁国府。民国时期,管辖地区顺延。1949年,皖南武装部队在苏浙皖赣四省边区建立了游击区和根据地,为渡江创造了条件。4月21日后的接管工作标志着黄山市从国民党统治转向人民政理.1949年4月29日,屯溪解放,建制为省辖市:屯溪市。1983年12月,撤销太平县,设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11月,撤销县级屯溪市、黄山市,设立黄山市(地级);设立黄山市黄山区,以原黄山市为其行政区域。
【花山谜窟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篁墩至歙县雄村间的新安江两岸,呈哑铃状形态连接花山、雄村两大景区,是黄山山脉延伸部分,介于北29°44'~29°46'之间。景区整体规划面积81平方公里,东距上海446公里、杭州240公里、南京373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以36处古代人工开凿石窟群为核心景观,洞内无壁画佛像及文字记载,开凿年代与用途成谜,被誉为“北纬30度神秘线上的第九大奇观”。
【石窟群】结构复杂,含地下宫殿、曲回廊道等形态,其中35号窟深176米、面积达12000平方米,24号窟以分层石柱构造为特色。景区内花山石林海拔低于200米,分布菌伞状、金鸡报晓等象形石景。现存屯兵说、采石场说、徽商屯盐说等20余种成因猜想,但均缺乏实证。 景区由花山谜窟与花山花田两大片区组成,2023年入选国家“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
【屯溪老街==徽商扩建店铺】位于黄山市内新安江北侧,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街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呈鱼骨架状分布。屯溪老街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 屯溪老街始建于南宋。 明清时期,茶叶兴盛,徽商开始扩建店铺,屯聚货物,屯溪街市也由此初具规模。
【编者按:查阅《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6、安徽。黄山==黄山天都峰】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29 13:49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13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204)】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锦绣江淮千年古县 45 县区(上{1=16})
== =5、巢湖市(原:巢湖县)
【巢湖主要名优水产:银鱼、白虾、湖蟹,三者被誉为“巢湖三鲜”】
【巢湖主要鱼类资源:红鲌、鲤鱼、鲫鱼,三者被称为“巢湖三鱼”】
巢湖市起源商朝时期
南巢古国因地处南疆而得名。在《尚书·仲虺之诰》中,有记载 成汤放逐夏桀至南巢的史实。随着历史的演变,周朝时南巢成为了巢国,位于现今的含山县昭关以东,庐江以西,长江以南,巢湖以北。{周秦汉时期:周秦汉时期,巢国曾在 春秋时期多次被吴国占,在公元前483年被吴国占领。直到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国灭吴后,巢国才重新归楚。秦朝时期,南巢地区设置了郡县制度,柘皋一带被置为橐皋县,而巢湖以南则设立了居巢县,两县均隶属于九江郡。汉朝时期,居巢在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被设为淮南国的领地,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居巢又改属庐江郡,而柘皋仍属于九江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演变:东汉至隋唐时期,地名和归属多次变迁。东汉时期,橐皋归入了逡遒县(今肥东),而居巢则被刘般封为居巢侯国。然而,在东汉末年,袁术占据淮南后,重立了居巢县。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居巢归属于吴国。二十二年后,曹操占领了居巢,自此居巢一直隶属于曹魏:南北朝时期,居巢更名为蕲,并隶属于南豫州。隋朝时期,合州被改为庐州,巢县的归属最终形成。}{宋元明清行政区划:北宋时期,无为军设立,其治所位于巢县城口镇(现今的无为县城),并管辖巢县和庐江二县。到了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县治迁至巢城(即现今的巢湖市址)。随后,在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巢县的南部和庐江的东部被划出来,新置了无为县,这标志着今巢湖市四至的大致确定。 南宋至明清时期,随着政权的更迭,巢县的隶属关系频繁变动。}{近现代地名调整:进入 民国时期,巢县直属安徽省:巢县)解放日为1949年1月23日。2011年,地级巢湖市被撤销,设立了县级巢湖市。巢湖市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巢湖,曾称南巢、居巢湖,俗称焦湖。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二市三县环抱,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湖岸线周长176公里,平均水深2.89米,面积780平方公里,容积20.7亿立方米。 巢湖位于安徽省腹心部位,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流域面积为13486平方公里,在巢湖市城关出湖,经裕溪河东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长江。
【凌家滩遗址(新石器时代】
作为长江下游最重要的史前文明之一,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600-5300年)出土的玉器、玉龟、玉版等文物,展现了古人对天文历法和宇宙观的深刻认知。其玉器工艺的精湛程度与良渚文化比肩,玉龟背上的八角星纹图案更被推测为早期宇宙模型的实物载体。该遗址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核心项目,实证巢湖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30 14:09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 205)】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锦绣江淮千年古县45县区(上:{1==16})
=======6、芜湖市湾沚区(原:芜湖县)
.
芜湖县(现芜湖市湾沚区):
2100年历史,青弋江流域商贸重镇。宋代珩琅塔、楚王城遗址见证古代水运文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湾沚置县,已有2100多年历史,湾沚区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居住着皋夷人、山越人。春秋作为邑地见于史册,名为“鸠兹”。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楚,置会稽郡,后又析会稽置鄣郡,鸠兹属鄣郡。西汉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县。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县治由鸠兹故地(原咸保乡内)西迁至鸡毛山(今芜湖市区)。隋开皇九年(589年),原芜湖城降为当涂属镇。唐天佑四年(907年),复置芜湖县。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平南军为太平州,属建康府路。南宋绍兴初(1131—1140年),芜湖县属江南东路。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芜湖县属安徽省太平府。太平天国间(1851—1864年),芜湖县属浙江省兼辖后,复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芜湖县直属安徽省。1949年4月24日,芜湖县解放。同年5月,以芜湖城区与其近郊成立芜湖市,属皖南行署。芜湖县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芜湖古城】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的文化遗址,地处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占地面积约30公顷,现为免费开放景区。其前身为公元前109年设立的芜湖县,城址始建于三国黄武二年(223年),北宋政和年间建成宋城,明清时期历经焚毁与重建,现存53处历史建筑和8处名人故居遗址,保留明清格局及3处省级文保单位 。2022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3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戴安澜烈士墓】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赭山公园,占地面积336平方米,是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之一。戴安澜将军系安徽省无为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1942年,他率二OO师赴缅与盟军协同作战,为抗击日寇屡建战功,在战斗中以身殉国。中央人民政府于1956年9月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楚王城遗址(战国-西汉)】
位于花桥镇黄池村,依山构筑,现存城墙高8.5米,墙基厚18米,城内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等文物,是西汉芜湖县城遗址。清嘉庆二十年补修的《宁国府志》中记载,楚王城坐落于宣城县东北百里之处,根据嘉庆和乾隆年间的《宁国府志》的记载:楚王城位于宣城县东北。清光绪版的《宣城县志》:这座城池距离县城北一百一十里,紧邻玉溪(今当涂县黄池镇),古时的守望台依旧矗立。这里地势险要,曾是兵家必争之地。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31 14:42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2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206)】
【中国历史岁月。锦绣江淮千年古县 45 县城{上:{1==16})
===7、宣城市宣州区(原:宣州市)
【宣州:=========唐代实行"州郡互称",公元758年再改设宣州 】
【宣州:======宣城市=唐代“”苏州、杭州、宣州“”并称江南三大中心城市】
宣城市宣州区(原:宣州市)
宣州是今安徽省宣城市历史行政区划名称,商周时期属吴越文化区,秦代隶属鄣郡。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丹阳郡,郡治宛陵(今宣州区) ,奠定区域行政中心地位。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析置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改置宣州。唐代实行"州郡互称",天宝年间复名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宣州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首设丹阳郡治宛陵,奠定行政中心地位。历经三国置宣城郡、隋代改宣州等建制,唐代与苏州、杭州、宣州并称江南三大中心城市。元代以来宣州地域范。围逐步稳定为今宣城市主体区域,府治宣城县现为宣州区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元代多次调整建制后形成今宣城市主体辖区框架 。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其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李白、谢朓等诗人留下大量诗作,敬亭山被誉为"江南第一诗山" 。
【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宣州区已发现1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孙埠遗址、邵村遗址、洪林遗址等,出土石斧、石钺等工具,与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有相似性,属古越族支系。【隋唐水东古镇】
水东镇是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下辖镇,位于水阳江东岸,古镇始建于隋唐时期,宋代形成商贸集镇,明清时期为皖东南重要水运码头。现存1500米宋代青石板主街及徽派建筑群,核心景观包括十八踏、万历年间大夫第。
【宣州广教寺双塔】
广教寺双塔坐落于安徽省宣州市城北5公里的敬亭山南麓。双塔后原建有的广教寺,俗称“双塔寺”,今已经毁弃。推测双塔建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双塔均为七层,高约20米,平面呈四方形。东塔每边长2.65米,西塔每边长2.35米。塔都是砖砌的,枋木结构,除底层三面开门外,以上各层均四面开门。
【"中国文房四宝之城"】
"中国文房四宝之城""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其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文房四宝,。宣城!“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而宣笔以其造型雅致、工艺精湛、性能卓绝,稳坐“四宝之首”的宝座。 宣笔之妙,在于“尖、齐、圆、健”四德兼备,难怪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它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