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版首页 B版国内经贸
C版综合副刊 D版江淮天地
首页 - 每日一景第100-200期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第173--182期)】昔徽州:千年古村,百年牌坊10景地,前人故地:10风地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73)】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昔徽州,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

==10景地(上)1、天下第一村池州“杏花村”】

#安徽【昔徽州,今江淮: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10景地=1、天下第一村:“池州“杏花村”;2、旌德县白地镇江村:3、绩溪县瀛洲乡坑口(龙川)村;4、【黟县碧阳镇宏村(上): 5、黟县碧阳镇宏村(下)】6、 黟县西递镇西递村; 7、太和县东殿村;;8、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9、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李三孤堆墓群;10、蒙城县:“中国原始第一村”】#

池州杏花村里文化旅游区

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城西,距今1300多年历史。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于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任池州刺史。次年清明之日,杜牧到杏花村赏春,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诗使之扬名天下,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收录在中国《四库全书》。自此,贵池杏花村随《清明》诗名扬青史,享誉天下。清康熙年间,杏花村人郎遂编纂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后人也把杏花村称为"天下第一村"。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以杏花村旧址,布局为"一路二水三区"。目前,“旅游为体"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山水农耕、江南村落、传统民俗、盛唐诗酒"四大文化 ,努力创新八大旅游业态,已被列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项目,:再现"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诗人地"的经典田园休闲生活佳境。

【千年诗村=-12特景】

参观游览六朝长廊、怀杜轩、郎遂故居、鱼龙桥、古戏台、青莲馆、民俗村、渔歌埠、望华亭、昭明堂、醉仙湖、窥园等著名景点,感受千年诗村特有的诗\酒文化,体验农耕文化和古老技艺,欣赏黄梅戏和武术表演,穿越八卦迷宫阵挑战惊险和智力。

【杏花村-=9古遗址/千年古井】

风景有千年古井、杏花、吟诗台、杏花村古遗址、演武场、黄舍、石门群、寓思亭、怀杜轩蜡像等。村里有一千年古井,《贵池县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杏花村古井已被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9-29 14:20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74)】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昔徽州: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

===10景地(上)2、旌德县白地镇江村】

【江村:=======建于隋末唐初,有1400余年的历史】

【江村:===============江泽民同志的祖居地】

江村:安徽皖南山区旌德县白地镇境内村庄

江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旌德县白地镇境内,紧临205国道,距黄山风景区仅30公里。2005年,江村风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还是国家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之一。江泽民同志的祖居地。2020年8月26日,江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泽民主席亲临江村,并题字留念。江村风景区的生态旅游堪称中国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圈中一大亮点。

【历史渊源】

江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有1400余年的历史。据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江村人丁达8万余口,号称"小杭州"。全村共有书屋9所,"重诗书,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明清时期,江氏族人考取进士、文、武举人,明清126人,民国初十年又出博士、学士17人,这在中国的古村落中,极属罕见。明清时代,江村渐入鼎盛,村中最多时建有九座宗祠,巍峨壮观;老街牌坊接踵林立,岿然雄踞;二十四天井古民居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数十亩之广的聚秀湖汇聚金鳌山飞流直下的双溪之秀。历经千年沧桑,现在江村境内牌坊、老街、宗祠、民居风韵依旧。周围"黄峰晓日"、"天都耸翠"、"箸岭晴雪"、"狮山著雨"、"羊冈夕照",景色旖旎,如诗如画。 进村有故事,入目皆文章。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庙宝塔,诗碑堤栏,垂柳秀荷,相映成画。有诗云:"日照古庙生紫烟,湖中聚秀狮山影。龙恩浩荡今犹在,夜空荷香江村情"。徽商及仕官的积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江村人曾用诗赞美村口的水口文化及蕴含的诗情画意:"金螯古迹八朝留,村容美景似杭州“。1938年,宁国府属六县联中师生员工两千余人由宣城迁址旌德江村,八年间,在江村求学就读的学生竟达八千余人,在海内外颇有声誉。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9-30 13:56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175】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昔徽州,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

==10景地(上):3、绩溪县瀛洲乡坑口(龙川)村】

【龙川景区:建于明代嘉庆25年(1547年),再建清光4年】

【龙川景区: ============= 胡锦涛同志的故乡】

龙川景区=

位于现安徽绩溪县瀛洲乡坑口(龙川)村。绩溪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庆25年(1547年),清光绪4年(189宗祠坐北祠一绝。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令人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大概是们对徽派木雕艺术的喜爱,又是人杰地灵的宝地,不少国内外人士和游客,出差皖南或游览黄山,都要赶到此村游览一番,加之品味。这座古祠的木雕艺术,每年吸引万多名观赏者。反过来又大展了古祠"明珠"的风采。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1271平方米,以山带水,气势飞动。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也是胡锦涛的故乡,1988年胡锦涛的故乡,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代的典范。

【龙川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令人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

【古祠"明珠"的风采】

(1)二柱三楼式。(2)四柱三楼或五楼式。(3)四柱冲天。(4)立体“口”字形。上面几种古祠牌坊“明珠“,都注重横轴线对称布置,为一字形横列。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1 14:15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3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176)】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昔徽州,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

=====10景地(上)4、==黟县碧阳镇宏村(上)】

黟县碧阳镇宏村

宏村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后在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着前瞻性的规划,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这使得宏村拥有了水一样的灵性,也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之一。村落特色: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被誉为“画中的村庄“,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著名景点还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树人堂、桃源居、敬修堂、德义堂、碧园等一大批独具匠心、精雕细作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美。宏村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

【德义堂---南湖】

德义堂是典型徽派庭院式民居,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系二楼三开间建筑,厅堂前有十六扇半幢莲花门,室内外通道,堂前一水塘,内有暗沟与水圳相通,水塘周围,设四时盆景,院内繁花疏木、绿阴丛丛,可称"露天花厅"。东侧墙上攀着一株皖南弥猴桃藤,院东西二个花园,一明一隐,内植果木繁花。鱼缸、水榭、一池碧水边倚。园中水、水中园。游鱼尾尾,粉墙青瓦,花窗点眼,但给人们感受到却是步移景异,美不胜收。为徽派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2 14:06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1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177)】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昔徽州,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

===10景地(上)5、黟县碧阳镇宏村(下)】

黟县碧阳镇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公顷,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宏村镇,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在村口兴建睢阳亭,作为入村标志性建筑。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作为程朱理学发祥地的徽州也达到了极盛时期。为光宗耀祖,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宏村土地面积28万平方米。房屋:明清建筑有103幢;民国时期建筑有34幢。宏村的徽派建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是明、清、民国时期徽州民居建筑群的代表。宏村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村落特色:黟县的宏村被徽州人们誉为:“美丽动态画中的皖南村庄”。

【月沼池】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月沼池"完善。

【敬德堂】建于清初顺治年间(1646年),为H型民居。厅堂背向排列,前后厅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两侧为厢房,南侧为前院,北侧为厨房,厨房里还有一个小天井,东侧还有一座面西朝东的小偏厅和大花园。徽州人十分重视门楼修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古树】在宏村村口,一眼望去,可见到两棵有500年树龄的古树。这两棵大树,一棵叫枫杨树,当地叫红杨树;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树25米冠形状像一把巨伞,把这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之中。南侧的白果树高22米,形如利剑,直刺天空,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3 14:18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78)】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昔徽州,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

==10景地(上):1 ====6、黟县西递镇西递村

【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村】

【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徽州三建: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155幢】

西递村

西递村,安徽省黟县西递镇下辖行政村,因村中东水西流,古时又有递送邮件的驿站而得名。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西递村整体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西递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保存完整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155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全力构建“国际乡村旅游重镇”。2001年6月25日,西递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桂冠。

【“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素有“明清民居博物馆”和“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央视《山水间的家》节目的拍摄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2021年,西递景区获评“安徽省十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成功入选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最佳案例奖,跻身全国最具影响力十大景区获评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西递村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西递村荣获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全力构建“国际乡村旅游重镇”。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4 14:56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4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79)】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昔徽州,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

===10景地(上)== 7、太和县东殿村】

【东殿村:战国时期楚考烈王王国宫殿遗迹】

【东殿村:“爱国人士杨虎城结婚纪念故居"】

东殿村:

“东殿”因位于殿顶子遗址以东而得名,千年古村落,建村后村名沿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明代属太和县。位于太和县与亳州市交界处,东临西淝河。该村由战国时期楚国宫殿遗址演变而来,现存殿顶子遗址(楚考烈王宫殿遗址),村名沿用千年历史。该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为两广总督徐广缙家族祠堂 。1930年代曾作为爱国将领杨虎城在皖北活动期间的居所,其与夫人谢葆真在此举行婚礼。2013年资料显示建筑遗存腰楼6间、东西配房各3间,被专门标注为杨虎城故居。1930年代初杨虎城将军驻防太和期间,选定徐氏宗祠部分建筑作为临时居所。1930年杨虎城与谢葆真在此举行婚礼,该建筑成为近现代历史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文物普查时将腰楼,明确标注为"杨虎城与谢葆真结婚纪念故居"。该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为两广总督徐广缙家族祠堂 。2013年资料显示建筑遗存腰楼6间、东西配房各3间,被专门标注为杨虎城故居。

【徐氏宗祠】

暨杨虎城在太和故居位于太和县城西大街,为清代两广总督徐广缙家祠,现存清道光年间建造的腰楼6间及东西配房各3间,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名录。【千年村名】

2019年,东殿村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千年古村落。村落历史 “东殿”因位于殿顶子遗址以东而得名,建村后村名沿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明代属太和县。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5 13:54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80)】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昔徽州,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

===10景地(上)8、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

【九华乡老田村============至今已2060余年,相传80余代】

【老田村:”十古“==居、坊、祠、弄、铺、井、碑、刻、桥、具】

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

“千年古村・尚书故里“。田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该地素称"九龙戏水"之风水宝地,“玉带河”蜿蜒穿村而过,明清代皖南古民居沿河而筑,小桥流水人家,别具情致;四周远山环抱,宛若盆地。由西汉宣帝年间顺元守吴栋材于公元前65-61年间隐居于此开基,至今已2060余年,相传80余代,期间人才辈出、历经辉煌。唐天宝十三年,诗仙李白应陵阳(今青阳)县令、友人韦仲堪之邀往游九华山途经此处时,呤诗曰"洪荒既已判,江天今以图,未有九华图,先有老田吴。"老田吴村自此扬名于世。老田村历经2000多年历史,英才辈出,灿若星斗。据" 老田吴氏宗谱"记载,自西汉至清末,老田吴氏中举入仕的73人。2060多年来,不断外迁至国内众多省市,远播海外许多国家,开枝散叶,代有闻人,被誉为"安徽最古老而最具有活力的一支族人"(语出《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堪称中华吴氏的一支大脉。同时,也留存有精美的古民居、古石坊、古宗祠、古里弄、古店铺、古井、古碑、古雕刻、古石桥、古家具等众多文物古迹,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民俗历史研究价值。

【与九华山佛教渊源极深】

老田村与九华山佛教也渊源极深。新罗僧金乔觉地藏菩萨于唐高宗永徽年间上九华山时曾受到族俣用之的热情接待,住在吴氏宗祠之石壁庙(现名"九华行祠")月余,上山后每次下山必在此庙歇宿,从此老田吴氏与九华山佛教界结上了长期的佛缘 。

【“ 老田吴氏宗谱”】

以“千年古村・尚书故里”为主题,突出传统村落活化利用与文旅业态创新升级老田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历经2076年丶传至80余世,且名贤辈出,文有八桂堂丶武有十二家,出了吴文梓和吴襄两位明清朝廷重臣。2千多年来,老田吴氏英才辈出,灿若星斗。据“ 老田吴氏宗谱”记载,自西汉至清末,老田吴氏中举入仕的有73人,官至州刺史、刑部主事的有4人,兵马指挥史、将军的有2人,太常寺少卿1人,监察御史1人,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署御史1人,知府6人,知县11人,社会名流贤达7人。被省政府评选“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的老田古村落,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6 14:19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28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81)】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昔楚都,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

= ===10景地(上)=9、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李三孤堆墓群

【李三孤堆墓群:=====-唯一确认的楚国君主墓葬】

【李三孤堆墓群:====文物被外国人倒卖欧美各地】

李三孤堆墓群:

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区境为扬州辖境。夏商之际,区境属“淮夷”。西周时期,区境为州来国所辖。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区境属吴。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楚昭王伐蔡,改州来为下蔡。区境属下蔡。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区境属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区境成为楚国京畿之地。前后为蔡楚辖200多年(楚以寿春为都19年)。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太平兴国元年(977年),区境属淮南路寿春府所辖。光绪十五年(1889年),区境南部隶属寿州长丰乡。1949年1月18日,淮南地区解放。2月初,设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李家古堆遗址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年代为商周。类别为古遗址。为淮南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李三孤堆墓群,又称离散孤堆,位于谢家集区双庙村,为战国晚期楚幽王熊悍陵墓,201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是迄今唯一确认的楚国君主墓葬。

【李三孤堆:文物被外国人倒卖欧美各地】

据《长丰县志》记载:“朱家集离散孤堆,俗称李三孤堆,位于朱家集南约3华里。据考证此为楚幽王熊悍之墓。墓的形制是土坑木椁墓。木椁周围约10多丈长,10多丈宽,10多丈深。1933年民国12年,此墓出土一批文物,多为车马饰具及带钩铜镜等。铜器被当时留在蚌埠的瑞典人加尔白克工程师携走战国铸客铜鼎等文物,并由其分售欧美各地。较大的轿鼎及壶、簋数件,现藏于瑞典首都的皇储搜集部。

【历史岁月:三孤堆被大规模盗掘】

201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是迄今唯一确认的楚国君主墓葬,设九级台阶,东端有22.4米斜坡墓道,深度达15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附近曾有大批铜器出土,并被出售获利,一些甚至流散海外,引起文物商人关注,助长了盗墓之风。1933年,这里发生严重的灾荒,乡绅朱鸿初等以救灾为名,聚众对李三孤堆进行了大规模盗掘。尽管此事被政府发现后,大部分出土文物被收缴并于次年运至省会,仍有少部分被商人变卖,流落民间。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10-7 14:30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82)】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昔亳‌谯州‌.千年古村,百年牌坊,前人故地

====10景地(上)10 、安徽省蒙城县“中国原始第一村】

【此村: 父系氏族晚期部落联盟最高首领居的村寨/城堡]]

【此村:距今约5000年左右,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蒙城县“中国原始第一村”

【亳州晚报】  “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村位于蒙城县许疃镇的东南部,是由原毕集村和大赵村合并而成,省道305线穿过此村。位于毕集村东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原始社会中晚期遗存,距今4500年至5000年。主要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在“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名列第四,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初,尉迟寺村被认定为安徽省第九批千年古镇、古村落。尉迟寺遗址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遗址地上曾建有一座寺庙,相传是纪念唐代开国名将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称“尉迟寺”。相传尉迟敬德在此屯兵打仗,军纪严明,不扰乱百姓,又连连胜仗,后人为纪念尉迟将军而建庙供奉,“尉迟寺” 由此而得名。当地的年长者都清楚地记得,尉迟寺分为前后两大院,各种泥塑神像俱全,常年香火不断。新中国成立前后,这座寺庙改为一所小学。在“文革”期间,寺庙毁于一旦,如今仅剩下高出地面3米多的孤堆,人称“尉迟寺孤堆”。

【中新网】安徽蒙城县“中国原始第一村”将揭开神秘面纱

中新网10月22日电据中广网报道,2003年10月19日,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史前遗址的第十三次发掘工作破土动工,整个发掘工作将在元旦之前结束,届时遗址围壕内原始聚落遗存的整个面貌有望全面揭开。这次发掘选择在遗址的中心位置进行,发掘面积1000多平方米。尉迟寺史前遗址被史学界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城东北20余公里的许疃镇毕集村境内,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目前已发掘一万多平方米,出土大汶口文化墓葬242座、灰坑46个、大型红烧土排房12排(组)共55间,出土陶器、玉器、骨器、石器等各类文物1万多件,震惊了整个考古界。据考证,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遗址。从出土的房迹和器物上推测,它是父系氏族晚期部落联盟最高首领居住的村寨或城堡,距今约5000年左右,完全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洪波 胡卫国)

【尉迟寺遗址】

位于安徽省蒙城县许曈镇毕集村东150米,是5000年前人类文化遗址。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相传是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称“尉迟寺”。在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出房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

2025-11-1 10:33:14
【相关新闻】:::...........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第200--206期)】楚国国都寿县 明中都凤阳县 三国魏主故乡亳州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第194--199期)】史迹:巍瑰江淮 摩崖石刻====7景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第188--192期)】徽州明清牌坊 中国第一古道杭徽古道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第183--187期)}】徽州区呈坎村 宣城市敬亭山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第163--173期)】 【古山古水古城古村古道{皖中10景}]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第156--162期)】安徽唯一完整保存苏维埃县级机构旧址
·【华徽网======每日一景(第151--155期)】“九。三阅兵专辑”:六安籍--八位开国将军
·【华徽网===每日一景(第146--150期)】“九。三阅兵专辑”:8省红军聚皖 成立“新四军” 江北“小延安”
·【华徽网====好安徽==每日一景(第140----145期}凤阳县狼迷谷 全椒县古刹龙山寺 定远县金山滴水寺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第130--139 期)】安徽大别山旅游风景区 淮北。隋唐运河古镇
安徽消费网
中国太平猴魁茶网
沪皖网

安徽消费网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宗旨为己任,立足安徽,为安徽消费者服务、为安徽市场优质品牌服务,打假保优,共建诚信。
网址:http://www.ah315.com

为您提供太平猴魁原产地系列茶、礼品茶、家庭茶。独家开发“太平猴魁野山茶”。
网址:http://www.houkui.com
本网是安徽沪皖网络信息协会主办的官方网站。为您提供上海、安徽两地的经济协助、合作项目、产品销售、公司推广;为您提供产品供销信息,是您沪皖两地合作的官方桥梁。
网址:http://www.huwan.com
电话:0551-62608422
华徽网地址:中国.安徽.合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72999268-1 皖ICP备16016461号-3
电子信箱:ZGhhw163@163.com Tel:15375513128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18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800*600 IE5.0 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