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信息 8月6日,安徽省宿州市统计局发布了该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至此,安徽16个省辖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全部出炉。
从统计数据看,安徽有10个省辖市上半年GDP增速达到或超过了5.6%,总体上呈现政策效应加快释放,生产供给较快增长,内外需求稳步改善,新动能新活力持续增强等特征,“稳中有进”成为各市发展的关键词。
合肥亮相第一
翻开上半年安徽各市的经济成绩单,合肥毫无悬念地以6514.7亿元位列榜首,增速6.0%,领先第二名芜湖近4000亿元。在合肥的经济体量中,汽车和平板显示产业支撑明显,增加值均增长20%以上。上半年,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连续2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芜湖表现亮眼
芜湖,以2595.62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居第二,增速6.4%颇为亮眼,是16个市中唯一一个实现“总量不低、增速较快”的市,也是上半年GDP千亿以上城市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市。从发展结构看,工业经济成为芜湖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上半年芜湖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23.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6.7%。
破千亿市8个
阜阳、安庆、马鞍山、亳州、宿州、蚌埠、六安、宣城8个破千亿市中,有安庆、马鞍山、宣城3个市增速“破6”,其中,马鞍山以6.3%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位,体现了该市转型发展的显著成果。
后步6市
排名靠后的几个城市:铜陵市、淮南、淮北、滁州市、池州市、黄山。黄山经济体量最小,增速相对全省最快。淮南淮北、这“两淮”增速偏慢,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安徽------经济强劲的向“新”力
空中“飞的”在合肥骆岗机场进行场景实验,芜湖的奇瑞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如火如荼,马鞍山的图灵小镇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算力支撑……在安徽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答卷中,创新成为最鲜明的底色。各市以差异化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
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合肥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2%,较一季度加快12.5个百分点,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
在合肥的生产线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正在改写“安徽制造”的内涵。从生产端看,上半年合肥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器、锂离子电池、光电子器件、充电桩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3.7%、40.7%、52.7%、58.4%、1.2倍和5.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