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徽网消息 (万秀斌、汪志球、郝迎灿)山一家,水一家,几块薄田撂山上。群众脱不了贫,生态也遭破坏,怎么办?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贵州省铁下心启动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实现“土地复垦、农户受益、水土保持”三得益。
为什么要搬?贵州山多,丘陵、山地占92.5%,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近千万,85%以上集中分布在连片特困地区,很多地方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生态移民虽然是块硬骨头,但再难啃也得啃,没有他们的小康,就没有贵州与全国的同步小康。”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说。贵州省规划9年总投资1600亿元,将全省47.7万户204.3万人搬迁安置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产业园区。
什么方式搬?“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这是贵州给扶贫生态移民定的硬杠杠。省长陈敏尔说,政府只有把就业、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统筹好,让移民后顾无忧,才能真正留得住。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安置点就建在产业园区附近。42岁的搬迁移民廖兴文去年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办起了水晶球灯饰加工作坊,一家老小齐上阵,如今月收入达1万元。像廖兴文家这样的加工作坊眼下已有85家。
据统计,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520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767元。计划搬迁的5.9万户移民的原有宅基地可复垦或恢复生态植被7.05万亩,实现脱贫致富和生态改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