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版首页 B版国内经贸
C版综合副刊 D版江淮天地
首页 - 新视野

许辉:行走黄淮流域
 

 

   
     说不清自己为什么对先秦的古文那么有兴趣,那么能找到感觉,那么愿意汲取。1992年,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王》,我在“后记”里说:“《王》的孕育实际上是充满了一种令人追忆难舍的过程的。1992年春天我在上海买到一本厚厚的‘怪书’——《尚书综述》,说它是‘怪书’,其实是说这本书的归属很‘怪’——它怎么会为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所购得?而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又怎么会去采购这样一本极端枯燥乏味、考证、注释并附加浓烈古旧气息学卷?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一直紧紧地怀抱着它,从上海到南宁、从柳州到桂林、从昆明到上海的似乎是永无止境的旅途上沉思、冥想和无端地激动!我想这是一种平实而绚烂无比的文化来到了我的身上;谁在敲打我的骨骼?是千或数千年前那些睿智的额头、心灵和修长的手指吗?是我的哪一位心静如水的祖先的目光呢?半年后冬季的一个上午动手写这本书以及此后的八十多个日夜里,激荡我心房的那种类似于静如止水而又潜流澎湃的感觉始终如一,一直没有退去。在小小的乳白色书桌边,我时常有想要叫、哭、喊的愿望,也每时每刻为我得到了一种我非常非常渴望得到的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强烈感觉而激动、亢奋、自信和感激涕零。”

     的确,我从包括《尚书》在内的先秦典籍中汲取甚多。我30岁以前基本生活在黄淮流域的淮北地区,那一区域正是2000多年前老庄、孔孟等诸多先贤行走和生活的地方,当地的历史文化在外国人看来是中华文化,在外地人看来是地域文化,但在我心中,就是自家文化,或邻家文化。它们离我很近。有一年冬天我到黄河故道写一本书,住在小镇一家旧旅馆里,在小饭店吃饭时,听得邻桌有两位当地沧桑老农讲话,一位老农大着嗓门讲,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怎么讲?孔子只活到七十三,孟子才活到八十四,你能比圣人活得长?从此我就知道七十三八十四这个俗语的来历了。《庄子·秋水》里庄子谈到高洁的品质,用一种鸟来比喻,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里说的练实,在淮北人看来,就是楝实,楝是楝树,实是楝树的果实。淮北当地人说楝树的果实,就叫它楝实;但也有俗称,叫楝枣子,它长得像枣子,但比枣子小,果实成熟时就变成黄色了。庄子长期生活在皖北、豫东、鲁南、苏北一带的概率极大,那他对当地多见的楝实应该就十分熟悉了。地域环境中的物象,正是成就经典的原型和起点。

     《论语》里描述孔子的日常生活,有一句话叫“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不交流,这两条日常生活的准则,孔子可能是这样遵守的,当地当时的习俗可能也是这样要求的,人们可能既会认为默默地吃饭符合礼节,也会认为默默地吃饭有助健康。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推移,这两条行为准则至少一直沿习到我父亲那一辈。我小的时候,母亲特别疼爱我,上幼儿园之前我都是和父母亲同床的;后来稍大些,就和两个姐姐同床,睡在床的最里面,免得掉下来;再大些,家里住房并不是那么宽裕,就在堂屋里铺一张床给我睡。关灯就是睡觉,母亲也就不允许我们再说话了。一家人在桌子上吃饭,只做吃饭这一件事,父亲更不允许我们在吃饭时说话。因此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我们家,都是安安静静、全神贯注地吃饭,吃过饭以后,该干什么干什么。后来,父亲母亲都不在了,如果我有时候在吃饭时话说得多,妻子就会说我,要是有老年人在时,你吃饭时说这么多话,肯定要挨训!

     我从小就对地理感兴趣,从小到大,没事就步行、骑自行车、乘汽车火车,后来又自驾,走大地、游河流。淮河的干支流走了个遍。上大学的时候,我一个人到青海、甘肃去,还在柴达木盆地步行过一两天,住在废弃的车厢里。这种游观地理的理念,最初都是受到古代典籍的影响。《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章,也是中国最早的地理文献。人们借助大禹的名头,来介绍山川河流的方位、走向和疏导状况,划定九个大的地理及文化区域的范围,同时展示各地土地、物产、交通情况及进献方物(上贡)的路线。《禹贡》里说“泗滨浮磬”。泗水曾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黄河泛淮后,淮河中下游水系紊乱,人工河道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徐州和宿迁之间的泗水古道南,现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盛产磬石,当地除著名的磬云山外,附近农田或大大小小的山头,都能挖出上等的磬石。渔沟磬云山方圆十数公里外就难以挖到磬石了,因此按照徐州区域的地理方位,“泗滨浮磬”的磬,讲的就是渔沟镇出产的磬石。渔沟磬石古已著名,以前主要名在制磬,现在则主要名在石奇。渔沟磬石敲击时声音清脆,是古代制作钟等乐器的上佳材料。磬石看起来轻盈清亮,重量似乎也比普通的石头轻巧,这里形容为“浮磬”,是极言其轻盈。其实,磬石在水里既浮不起来,出产磬石的渔沟镇也不在古泗水岸边,离水滨还有好几十里路呢。不过,《禹贡》是宏观视角,使用的都是大的参照物,几十里的路程,在《禹贡》里,都可以忽略不计的。就这样,我常常一边走,一边记,一边写,写出来的书,都是《山海经》或《水经注》的味道,都是“几日几时几分,初东南,又东,再东北”之类的句式。

     《庄子·达生》里有个故事说,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的人正用竹竿黏知了,就仿佛从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于是就请教这有什么窍门。驼背的人说,哪有什么窍门,俺用五六个月时间练习在竿子上放两个丸子不让它们掉下来,那么黏知了时就较少失手了;放三个丸子不掉下来,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只有一次;放五个丸子不掉下来,黏知了时就能像拾东西一样自如了;俺站立时,就像一截枯树桩;俺伸出持竿的手臂,就像枯树的树枝;虽说天地广大,万物众多,可俺只认得知了的翅膀;俺不反悔也不分神,你拿万物来换取俺喜欢做的这件事俺也不换,有什么道理俺不成功!于是孔子感叹说,一个人要成功,一要志向坚定,二要凝聚精神呀。故事里说的黏知了这种事,我们小时候都干过,先找一个树枝,树枝的顶端要有个树杈子,在树杈子上固定住一个硬纸壳子,硬纸壳子上放一些黏液,就是摊开一些糖稀,拿这样一个粘网去黏知了。糖稀是用红芋熬出来的糖。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没有糖稀,就在灌木丛里找蜘蛛网,把人家蜘蛛好不容易才织成的网都卷裹在自己的树杈子上,弄成一个粘网,然后一群孩子举着五花八门的粘网,天天到小树林里黏知了,黏到了就放在随身带的一个布袋子里。小时候只知道玩得开心,不懂玩里的道理,读了《庄子》里这样的故事,顿然就有了思想的收益。

     庄子经常从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体验和现象中,找到带有普遍性的思想和道理。先秦的典籍亦大多如是。《周易·大有·小象》说:“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意思是,大车重载,但只要装车平衡就不会失败(倒塌)。这句话来自于生活的道理,可以做一种体验式理解。大车就是牛车,在四十年前的黄淮平原上还十分常见,笨笨的,行走缓慢,如果夜里出动,响声和隆隆的震地声能惊醒整个平原。牛车常用于载运重物,由于是用牛牵拉,虽然车速慢,但还是很能载重的。在农耕情境中,牛车拉载的,大多是农作物,比如粮食、秸秆之类,这些物品在装车时,重心掌握不好,遇到道路坑凹不平,就极易倾倒,因此装车时掌握载物的平衡十分重要,所以《周易·大有·小象》说“积中不败”。把农耕实践的经验迁移到人生或社会生活中,就能得出以中为用、和谐中正等道理,并逐渐演变成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

    对我而言,先秦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心理上就是我自家的资源,对中国人来说,亦大抵如此——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免费且理所当然地使用着先人的总结和发现。先秦的典籍,是中国人最早、最基础的思想来源,它们分量足够重,体量足够大,渠道足够多,包纳足够广,内容足够丰,品质足够好,历史上中国人也总是聪明地拿它跟北南西东的思想文化资源融合汇通,使得这个农耕文明的草垛垒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实。如何高效地挖掘、使用好这个草垛大资源的现代元素,这却是要好好动一番脑筋的。

2022-4-23 17:18:40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信息
安徽消费网
中国太平猴魁茶网
沪皖网

安徽消费网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宗旨为己任,立足安徽,为安徽消费者服务、为安徽市场优质品牌服务,打假保优,共建诚信。
网址:http://www.ah315.com

为您提供太平猴魁原产地系列茶、礼品茶、家庭茶。独家开发“太平猴魁野山茶”。
网址:http://www.houkui.com
本网是安徽沪皖网络信息协会主办的官方网站。为您提供上海、安徽两地的经济协助、合作项目、产品销售、公司推广;为您提供产品供销信息,是您沪皖两地合作的官方桥梁。
网址:http://www.huwan.com
电话:0551-62608422
华徽网地址:中国.安徽.合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72999268-1 皖ICP备16016461号-3
电子信箱:hhw0551@163.com Tel:18656078477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18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800*600 IE5.0 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