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徽网消息 (高易伸)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记者西北行”联合采访活动24日上午正式揭开序幕。24日第一站来到敦煌研究院与敦煌莫高窟,由现任甘肃省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亲自进行敦煌莫高窟简报,其内容包含了“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背景”、“主要营建与内容”、“莫高石窟种类”、“各朝代塑像与壁画介绍”等,长达两小时的简报,让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局长杨毅与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台港澳工作部主任李安,都像个乖学生坐在第一排,仔细排聆听敦煌考古学术大师简报。
樊锦诗1938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该年9月即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服务。1977年任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毕生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与管理,在全世界敦煌考古学术界占有极大的重量与位置。樊锦诗院长以简报向此次参与“海峡两岸记者西北行”的记者与随团工作人员讲解了敦煌石窟最精华的故事。
樊锦诗院长讲解十分用心仔细,深怕采访团记者听不懂,每遇特定专有名词必定详细解释。我们知道敦煌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亲自为采访团解说莫高窟的点滴。(中评社 高易伸摄)
近代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藏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敦煌学科。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樊锦诗表示,要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符合6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制订的条件,而莫高窟也是全球围二符合6项标准的文化遗产。由于石窟内部的佛像、壁画、塑像全都禁止游客拍照,采访团只能透过樊锦诗院长的简报与亲临现场,略窥石洞之美。
樊院长表示,莫哥石窟是一部墙壁上的“百科全书史”,敦煌的辉煌不是现在,而是千年前位于中亚交界的枢纽带上。敦煌不仅是中原前往西域的最后一个据点;也是西域前往中土的第一个关卡,也因此这里杂柔了东西方的艺术与文化,如此迷人。
至于为何后人不在开凿石窟?樊院长表示,因为后来海运愈行发达,间接影响了敦煌在交通枢纽上的重要性,因此这条路才渐渐没落,而导致石窟的开凿到了一个停滞的阶段。
樊锦诗院长对于石窟精彩解说,不仅让现场记者有如此难得机会离听,也让我们在进入石窟参观前,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而杨毅局长与李安主任更是专心“上课”,聆听樊老师的专业讲说,其认真程度,绝对是“好学生”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