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版首页 B版国内经贸
C版综合副刊 D版江淮天地
首页 - 每日头条

关注】新疆兵团天山南北筑新城
 


     华徽网消息  ( 戴 岚 周 朗 杨 彦 江日辉 梁昌杰) 2012年12月29日,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铁门关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成立,实行“师市合一”管理模式。这一天距离“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石河子市的诞生,已经过去了整整62年。

  翻开兵团城镇建设发展史,在很长时间里,只有石河子市一花独放,直到跨入新世纪,兵团城镇化建设大幕才徐徐拉开。2004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三市分别在一师、三师、六师挂牌;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兵团要向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方向发展,兵团城镇化建设步伐由此加快。

  2011年12月28日,北屯市在十师成立,仅隔一年,铁门关市又挂牌。目前,兵团已有6座城市和4个垦区中心城镇,城镇化率达58%。按照规划,到2015年,兵团将形成以10个城市、10个垦区中心城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

  是什么原因促使兵团如此重视城镇化建设?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第一政委张春贤回答明确:这是“屯垦戍边新实践,确保兵团实现科学跨越发展。”

  春末夏初,记者行走在天山南北的兵团城镇,不仅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也看到团场职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景,深切体会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所言“推进城镇化是事关兵团发展的长远大计,是推进屯垦戍边事业的战略举措”的含义。

  以城兴业,让城镇成为经济发展增长极

  有着可歌可泣光荣历史的石河子市,是一座由军人选址、设计、建造的城市,其创造出了共和国屯垦史上的许多奇迹:第一次在被视为植棉禁区北纬44度的玛纳斯河流域植棉成功,使棉花成为目前新疆农业的支柱产业;第一次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成功,石河子垦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示范区……

  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石河子也曾一度陷入发展困境,堪称兵团工业脊梁的八一棉纺厂、八一毛纺厂、八一糖厂纷纷倒闭。面对挑战,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一班人认识到: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城市化进程,为发展壮大二三产业搭建平台。

  随着江苏大全公司投资260亿元的光伏产业园项目、天山铝业投资350亿元的高精铝深加工材料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去年,石河子市完成工业增加值80亿元。

  从垦荒创业到筑城立业再到以城兴业,“石河子模式”为新时期兵团探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良好范例。

  经过近10年建设,阿拉尔市作为南疆中心城市已具相当规模,街道整洁、绿树成荫。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去年升级为国家级的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产业集群,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成立阿拉尔市后,优美的环境加上资源的优势,已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投资。目前,开发区已有65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达561.7亿元。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1亿元,工业增加值6.7亿元。”对阿拉尔的未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青信心十足。

  城市建设为产业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图木舒克市永安坝工业园区内分纺织、化工、建材、光伏发电等园区,去年4个园区完成产值16亿元,预计“十二五”末,产值可过百亿元。

  城市兴,产业旺。通过城镇建设,兵团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从“农业生产”向“工商经济”转变,带动人口、产业、资金、信息等资源在城镇聚集和整合。目前,兵团的6座城市、师部城区和团部城镇,已创造了全兵团六成以上生产总值。2012年,工业首次超过农业成为兵团经济的支撑力量。

  以城聚人,让城镇成为现代文明聚集地

  一座城镇,就是一个现代文明的聚集地,它不仅承载着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更承载着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的先进理念。

  老一辈军垦人从进疆之日起,就订立了“不与民争利”的原则,选择风头水尾、条件恶劣之地安营扎寨、开荒生产。自然、历史的原因,导致兵团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直比较艰苦。

  “在有条件的师建立城市,在有条件的团场建立城镇,让兵团职工群众共享现代文明生活。”兵团人奏响了新时期推进城镇化的宏伟乐章!过去“军营化”、“火柴盒式”的团场连部,被以现代理念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型社区替代,“团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走在花中”,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兵团城镇正如散布在天山南北的颗颗珍珠,发出熠熠光芒。

  小桥、流水、人家,这不是在某个江南小镇,而是在兵团一师的台州新村。这个由浙江台州对口援建的美丽“新村”,不仅有江南民居风格的住宅楼,错落有致的小区布局,宽阔整洁的休闲广场,还有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安全监控平台……

  城镇“三分建、七分管”。三师50团在团部所在地相继成立了社会服务管理机构、社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在住宅小区引进物业管理,使居民享受到城市文明带来的安全舒适的城镇生活。

  城镇不仅改变了兵团人的生活环境,也拓宽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他们的才干。

  刘风兰是十师188团的普通职工。按照城市规划,她所在的188团成为北屯新区。耕地没有了,刘风兰的身份从职工变成了市民,“可除了种地,咱啥也不会呀。”

  在团领导的“点拨”下,她开办“乡村农家乐”,当起了老板。如今,一年的纯收入就有30多万元。

  六师102团三连原连长张锡磊,现在的身份是五家渠市梧桐镇幸福路社区居委会书记。以前当连长只管生产经营,职工就200多人,现在管一个社区1500多户、4000多人,面广事杂。

  “由管理连队向管理社区转变,由管理职工向管理居民转变,过去命令型、企业型、封闭型的管理方式,应逐步改变为法治型、服务型、开放型的管理方式。”张锡磊说。

  以城留人,让城镇成为维稳戍边新堡垒

  人才是兵团事业发展之基、希望所在。可是,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兵团总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附加值低,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建设水平不高,吸纳就业能力弱,人口集聚能力下降。”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去年9月编制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分析称:兵团以农业为基础的屯垦戍边模式,已很难继续支持其持续发展。

  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如何实现拴心留人?兵团人在苦苦思索。

  在位于阿拉尔市区的一师10团苗木基地里,红掌、蝴蝶兰等花卉姹紫嫣红,盛开正茂,三四名大学生弯着腰,正认真侍弄着这些花草。“基地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先后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所和高校,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2名。”10团负责人介绍。据了解,自2010年以来,阿拉尔市以军垦新城的独特魅力,已吸引各类人才1190人。

  依托城镇化,大力扩宽就业平台,用产业聚集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这已成为260万兵团人的共识。

  “民生为先,安居为要”,兵团在城镇化建设中,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仅去年一年,就累计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6.4万户、基本建成12.1万户,近30万人迁入新居。

  建房之外,积极推进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兵团自来水普及率达97%以上,污水处理率达40%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50%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2%以上。

  昔日,军垦人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感召无数热血青年在戈壁滩上开拓广袤良田;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人又在天山南北筑起座座新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定居创业!

  维稳戍边是兵团人肩负的神圣使命,要求兵团时刻牢记“兵”的职责、强化“兵”的意识、提升“兵”的能力。这一要求,不仅体现在兵团加快推进全国一流民兵队伍建设,也贯穿于其以维稳、戍边、兴疆目标为导向的特色城镇化道路中。

  在梧桐镇文化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雕塑,形为两棵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筑巢引凤”,形象概括了兵团人推进城镇化的美好心愿。3年实践,兵团人书写了探索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宏伟篇章。眼下,朝着更高的目标,兵团人一路向前,脚步从未停歇……

 

2013-5-22 9:50:13
【相关新闻】:::...........
·关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
·关注】庆祝“五.四”青年节,更好为广大青年成长发展赋能
·关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关注】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关注】我国一季度GDP=+5.4%,要关注“六“个关键字
·关注】中国A股:权益市增量资金护航,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关注】A股大跌开局,全市场超过4500只个股下跌或跌停板
·关注】解放军陆海空火等军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本网关注】热烈祝贺2025年“全国两会”隆重开幕!
·关注】中央机关党组书记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安徽消费网
中国太平猴魁茶网
沪皖网

安徽消费网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宗旨为己任,立足安徽,为安徽消费者服务、为安徽市场优质品牌服务,打假保优,共建诚信。
网址:http://www.ah315.com

为您提供太平猴魁原产地系列茶、礼品茶、家庭茶。独家开发“太平猴魁野山茶”。
网址:http://www.houkui.com
本网是安徽沪皖网络信息协会主办的官方网站。为您提供上海、安徽两地的经济协助、合作项目、产品销售、公司推广;为您提供产品供销信息,是您沪皖两地合作的官方桥梁。
网址:http://www.huwan.com
电话:0551-62608422
华徽网地址:中国.安徽.合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72999268-1 皖ICP备16016461号-3
电子信箱:ZGhhw163@163.com Tel:15375513128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18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800*600 IE5.0 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