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新应用新融合显示,人工智能技术以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化决策支持和数字化平台优势,助力新兴产业“直道领跑”“弯道超车”,成为塑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优势的重要抓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新兴产业领域将涌现更多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药物研发、基因编辑等新产业新模式快速成长,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时监测温室大棚状态,精准执行施肥浇水、温度湿度控制等任务;与远在太空的卫星形成联动,快速精准完成耕地识别;人形机器人身手敏捷、行动迅速,在危险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这是“人工智能+”辅助实现的工作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人工智能高度关注,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成长,赋能未来产业“加速跑”……“人工智能+”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正不断塑造新优势、激发新活力。
田间大棚里,智能化种植、农业机器人大幅提高农业种植效率和水平;汽车生产线上,涂装机械臂按照“工艺规范”准确操作;商场里,智能导航导购等服务陆续推出……人工智能正逐步渗透到诸多传统产业领域,推动生产流程、管理模式、产品创新等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注入“智慧”活力。同时,记者也深刻感知,技术的迭代升级,对技术的操作者——“人”的跨学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急需既懂技术又熟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助力传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本身就是前沿技术领域,当其与其他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可推动跨领域技术协同创新,加速未来产业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从各地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创新融合带来人形机器人产业,人工智能与通信、能源、材料等产业深度融合衍生出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等产业。科研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未来产业”项目,组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交叉学科的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未来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生态。
新华社记者翟伟、孟含琪、宋晨